
中方融媒12月2日讯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还有不少人对酒驾并没有一个完全的认识,认为喝了酒后不立即开车或者是睡一觉再开车就不属于酒驾,其实不然。近日,中方公安就查处了一起“隔夜酒”驾驶案件。
11月16日,中方交警在新建镇路段对小型轿车例行检查时,发现驾驶人身上一股酒气,有酒驾嫌疑。经检测,结果为55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但该驾驶人表示自己并没有酒后开车上路。中方县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杰告诉记者,该男子回忆起自己前一天晚上喝了酒,且喝到很晚,早上觉得酒醒了便开车上路,但是不知道睡醒了并不等于酒醒了,没想到就被拦下了。
记者了解到,“隔夜酒”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酒驾与否是根据驾驶员呼气式检测和人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标准,有硬性的数字指标,而不是以醒酒时间为标准,由于每个人体质的差异,对酒精的代谢速度也不一样。隔夜酒驾就是驾驶员当天夜里或凌晨大肆喝酒导致第二天体内酒精没代谢干净,此时开车也可能属于饮酒驾车或酒后驾车,甚至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醉酒驾车。
“隔夜酒驾如果被测试的酒精含量仍达到饮酒驾驶或醉酒驾驶的程度,以酒驾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方县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杰说道。
《中方政法》栏目提醒广大群众,"隔夜酒驾"的危害不容忽视,多起清晨发生的交通事故都与前晚或凌晨驾驶员饮酒有关。饮酒后至少间隔24小时再驾驶机动车出行,莫让宿醉变成“罪”。
责编:袁敏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学而时习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